序 言 李前光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情海意,静动之间,别有一番韵味,古往今来一直为文人雅士所激赏。山海情韵摄影展既透出一种哲学气息,又满溢着文学情怀,在努力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实现了摄影与文学的跨界融合。 小宁既是作家,也是摄影家,她很好地把两者结合一身。纵观其摄影作品,无论是单幅还是专题,均倾注了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凝结着作者深刻的思考和不懈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代会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山海情韵摄影展分为四个部分,“山缘”是以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作为创作题材,山是相对静态的,画面却震撼人心;“海约”则带有浓浓的家乡情怀——以电白海湾作为创作题材,海是动态的,但也有风平浪静的安宁。这两个部分以本土题材为创作主体,多年扎根脚下这块土地,非常接地气,也充满着生气。“情怀”是她从事摄影工作十年间,走南闯北,行摄东西,用心用情用思想定格的人文感动;“风韵”则是在匆匆行旅中对自然风光的感叹,或闲情逸致时对钟爱的花卉的写真。 她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表现力,把叙事、情节和细节的文学思维运用在摄影创作中,完成了多个专题的摄影创作。 比如“山缘”中有多幅作品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丹霞山。作者与大山结缘,和石头对话,或全景式或局部或细节,均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格调,展现了独特的影像魅力,让人过目不忘。据说,拍摄海洋题材需要早出晚归,在“海约”这个专题里,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纤柔女子披星戴月,寒来暑往脚步不停,不知用去多少个晨曦和黄昏,不知耗去多少个假日。家乡的海与她的生命息息相关,不时回来走走,探望年迈的父母,唠唠家常,汇报工作和拍海两者兼顾。她是如此执着,如此投入,如此虔诚。如果说“山缘”富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那么,“海约”是在庸常中感受到渔民周而复始的生活方式,让人看到了人类亘古不变的精神光芒,原生态的劳作和默默承受大自然赐予的喜怒哀乐。在“情怀”里,既有作者出差之便的瞬间捕捉,也有牢记文化使命关注到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的作品。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去到某地,一旦发现灵动之影、闪光之处,顺手摁下快门,定格永恒。虽则来去匆匆,却饱含深邃的思想、练达的人情。“情怀”侧重于人文;“风韵”侧重于自然风光,多数是在出差或参加采风创作活动而创作的作品。 如果要用文学体裁对这四部分来比附,我觉得“山缘”和“海约”像抒情的散文诗,“情怀”则是充满哲理、感悟的随笔,而“风韵”呢,更多是寄托情感的小品,也有见花开而咏叹、见色炫而留神、睹物思情的流露。在摄影技巧上,无论是构图、用光、施色、布局以及其他手法,均恰如其分地融入了作品的主题思想的表达中。 小宁同志并非摄影科班出身,因工作需要走进影像世界。在省摄协,她的任务不是创作,主要精力都在服务和管理上,但她虚心好学,服务不仅需要优良的态度,还需要过硬的本领。她很快完成了由抽象到形象的转身,其良好的文学素养也为其艺术表达带来了深刻的影像内涵,这里呈现的一幅幅清新而朴实的作品,是她人生历程的写照,也是挚爱摄影的结晶。 借此祝贺小宁同志摄影展成功!是为序。 2017年8月16日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 中国摄影家协会函授学院 中国摄影出版社 开幕式时间:2017年12月23日(星期六)9:30 中国策展人:刘 宇 海外策展人:曾汉超 展览时间: 2017年12月23日——2018年1月1日 展览地点: 广州市广州大道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89艺术园区印报楼3楼影像空间
山 缘 走在丹霞山的小路上,总觉得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隔开了都市的喧嚣,思想上的烦恼随着一阵阵微风吹来倏忽驱散。 丹霞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形如真身,雄伟勃发,深奥神秘,鬼斧神工。 久久凝视,仿佛听到山在吟唱、石在诉说、树在发笑、草在哭泣、风在呐喊、云在咆哮…… 每一次的亲临,总有一种灵感; 每一次匆匆的作别,总有一种缠绵,留有一丝丝遗憾,一种无奈的安排,一种难言的牵挂。 以至于,每年都要前来,且来的次数渐密。 人的情感,到头来,莫非就融进大山? 是的,人生一世,枯荣无常,终归尘土。 钟情于山,必有个中的缘由……
山
我叫丹霞
前生今世
气贯长虹
海 约 每当思念大海,在我心中总会汩汩流动着一股暖流。 因为,海的那一边有我的家乡——电白, 家有父母——他们是身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年来,饱经社会变迁、人间沧桑的80多岁的质朴老人。 人类,最贴肤的感情莫过亲情,有父母在,我们依然是孩子。 每当我回家看望父母,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是那么的享受,那么的幸福。 走路踉踉跄跄的妈妈总会去菜市场买我爱吃的肉菜;举止有些缓慢的爸爸总会跟我侃侃谈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他们鼓励我好好工作,争取最好的业绩。 风起时,隐隐约约听到阵阵海涛声,总忍不住到海边走走。这一走,走去我多少次国庆黄金周,多少次春节团聚日。 渔民的每一天总在海里从事海业,与浪共舞,与日同辉,与世无争,与生俱来…… 无数情节震撼着我的心灵,无数细节打动着我的情感。 与其说我在创作,倒不如说,我与大海有约,与渔民有缘,与蓝天白云有情。 那一片弯弯的海岸,是那么的绵长,绵长……
天眼
晨捕
静静的海
一棵小树
龙的传人
百姓梦
跳火堆
神爷出巡
风 韵 人生,是由难以计数的一段又一段的经历所组成的,而我在摄影道路上走过了将近十个年头。 十年,不短了,却仿佛弹指一挥间。十年来,丰富了我的经历,增长了我的阅历,发挥了我的潜力。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也许我还生活在海边城市,过着平稳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热爱文艺,也许我还在某个学校待着; 如果不是因为一位好领导的启发,也许我还在空调室内爬格子…… 恰恰是,人生,也许没有也许!这十年,确实是打开了我阅历的又一扇大门。 在懵懂的童年曾做过摄影小模特,在少女时期曾利用暑假帮人冲印和上色, 如果这一点点的接触就成了与今天的关联点,那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很多摄影爱好者都尝试过拍花,省内也不乏拍花高手。 有拍“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的红棉花;有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桃花; 也有拍“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火烧杏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的李花;更有拍“出淤泥而不染” 的荷花。 我呢,不是为了拍花,而是,因为每当走进春天花丛中,总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惊喜,深深地呼吸淡淡的清香, 仿佛给人无限的灵感,涌动着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 一路走来,除了遇见各地的人文、听到各种传说和故事,同时,也对各地的自然风光流连忘返,思绪翩跹,借景生情。
冰清玉洁
脉象
印第安领土
你懂的,嘘!
“百家千场艺术讲座下基层”(摄影场)
主办: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广东省文联 承办: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 南方报业集团289影像空间
主题:《摄影的权利》 主讲:林涛 林涛,编审,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总干事,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版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知识产权协会理事。 1987年主持创办《中国摄影报》,多年担任《中国摄影报》常务副总编辑。曾担任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国际影展和众多全国性摄影展览的评委。 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立法调研和修法工作,所提出的延长摄影作品保护期、增加视觉艺术追续权、完善广播权法定许可规定等建议被《著作权法》修法草案全部采纳。 多次参加国际版权保护的学术会议,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著作权保护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先后发表《摄影著作权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立法20年摄影家还缺什么——纪念著作权法二十年》、《为了摄影家的权利》等多篇学术文章。 讲课题目《摄影与版权》在全国多个省市讲演,受到热烈欢迎。 时间:2017年12月23日上午11:00--12:30 地点:广州市广州大道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89艺术园区印报楼3楼影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