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一届的广东省摄影展,伴随广东摄影的成长,一步步走来,在将近六十载的时光里, 它践行着摄影记录时代的使命,成为广东摄影发展的导向和风向标。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个年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40年头,也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成立的第60个年头,站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广东摄影人以高涨的创作热情,迎接第27届省展,参与人数创近年来省级摄影展的高峰。
作为广东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最能代表全省摄影创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展事,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这也是它保持着鲜活生命力,拥有铁杆粉丝,吸引摄影人持续关注的关键所在。本届省展的一大亮点是初评采用电子征稿。把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应用在首轮征稿和评审中,无处不显广东敢想敢干的特色,为广大投稿的影友、收稿、首轮评审都节约了资源和时间。第二大亮点是评委阵容。每一届省展,评委人选的构成都是主办方重点考量的,毕竟展览以何种面貌呈现,除了投稿作品的质量以外,还取决于评委客观的慧眼。省展之所以多年来在广东摄影界能树立起标杆,很大程度在于在评委的设置上,打破大多数评委由协会主席团成员担任的常规,从摄影领域的专业水平考虑来产生评委,还邀请了三位外省专家评委,以实际行动显示主办方期望每一届展览都有新元素呈现、展现广东摄影最佳水平的决心。第三大亮点是公平、公正、公开办展的决心。为了不负一万多件来稿、一千多影友的热情参与,本次展览评审评委会设置了监督员,对评审的各环节进行监督,还在复评环节设置了两名观察员,通过对评审整个过程细节的观察,把评审意向更加清晰地传达给广大影友,为省展树立更加明确的专业性、学术性导向。
12月12日,广东省第27届摄影展的复评工作在广东文学艺术中心举行,省文联分管领导巡视员丘克军在评委会议上,向参与评审工作的全体人员提出了要求,希望整个评审工作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出体现广东文艺水平和时代风貌的高质量的摄影作品。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专职副主席郭小宁分别就评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与各评审小组进行了沟通与确认。近年来,在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努力下,省展的各项工作越做越细致,在草拟征稿启事的时候,就希望达到既能够有精品佳作,又能发掘更多有潜力的新人的效果,因此对一些获奖的条件不宜定得过于死板,到了评审环节,就需要评审小组进行把关和一定的取舍。针对这些问题,在评审前,评委们也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时,摄影作品技术虽好却没有体现正确导向的、题材重复的、曾经获奖的作品重复投稿、抄袭、模仿等现象都是需要评委严格把关的。为了协助评委做出准确判断,评审工作组还准备了前几届省展的获奖作品集供评审查阅,工作不可谓不细致。
本届省展,在12248件来稿中,纪录摄影类作品6590件,占据投稿总数的半壁江山。经过初评,637件作品参与了第二轮的复评,不到纪录摄影类作品投稿总数的十分之一。在我看来,这637件作品是经过了激烈的初评才得以以纸质作品的形式呈现在复评评委的面前,毎一幅都有它的亮点。他们总体呈现了一个非常丰富宽广的世界:国事家事大事小事、城市乡村、身边的你我他、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带一路、航展、港珠澳大桥、改革开放40年、二胎的幸福生活等等都是热门题材。纪录类摄影评审小组组长李洁军主席在评审开始前,与评委们认真沟通,明确了评审目标。评委见多识广、眼光毒辣,很多题材雷同的被首先拉下,有些题材虽好但是画面感不强的也被淘汰,有些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思考的也不行,几轮下来,剩下的也就靠拼细节了。虽然评委各有偏好,但是原则非常明确,希望获奖入选的作品是能够体现社会正能量、打动人心的有深度的好作品。在此原则的主导下,加之评审工作安排到位,整个评审过程非常顺畅,评委之间基本没有出现太多的意见分歧。为了让影友们有更明确的创作方向,在评审间隙,我请几位评委谈了谈评审感受。
李洁军(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我感觉这届省展纪录类摄影的作品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很不错的,题材方面有反映一带一路、城市建设、新农村的变化、环保等等,从导向上还是比较贴近时代。像获金奖的《“好家婆”领奖》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通过“好家婆”们领奖的瞬间,反映新时代农村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的成果,这是我们所倡导的。这次本土化题材很不错,还是让我感觉很欣慰。不足之处在于纪录类摄影在组照方面的题材还是缺乏挖掘,用一个小时完成一个题材的创作和用一年两年乃至十年的时间去关注一个题材进行创作,差别还是很大的。纪录类摄影不是功利的,所以艺术家还是要坚守艺术理想,说到底还是希望影友们在组照的创作上要进行深度挖掘,全景式地叙事式地展开。同时也真的要祝贺单幅作品的获奖者,他们的作品是真正能体现出自己的照相机对准了谁、服务于谁,他们能真正俯下身子去关注身边的小事、凡事,在这里边找到纪录类摄影的状态和精髓所在。
史建文(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广东不仅是摄影大省,还是摄影强省,在全国来说是属于第一方阵的,湖北是属于第二方阵,所有门类的摄影水平都比较高,比如商业摄影、纪录摄影。还有多媒体,这方面广东又走在了前面。因为我是参加了初评又参加复评的,虽然湖北的省展比广东还多一届,但我感觉广东整体的水平比湖北还是略胜一筹的。这次评审的题材我比较关注的,一个是港珠澳大桥,这个在广东肯定是特有的而且能够体现出政治引领的,所以得票也很高;还有一个是一带一路,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改革开放40周年的题材也肯定会受到更多的关注;还有航展、务工人员、二胎、打击国际电信诈骗等等,题材涵盖还是非常广泛,而且从进入复评的作品来看,质量还是比较高的,我都觉得奖项有点少。省展之后,我相信广东在国展也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钟荣健(广东省摄影家协会顾问):我感觉这次纪录摄影的作品,从面上来说还是有点窄,纪录类摄影与快节奏发展的时代之间的关系究竟要如何处理,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社会发展很快,但是拍摄不能太快,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有些东西需要时间的积淀,才能深入地思考。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我们对社会的认知也不够准确,所以如果不用更长的时间更深入地思考是没有办法达到的。另外,纪录类摄影不好把握、不容易获奖,除了表现手法好,最重要还是要看内容。题材方面,我觉得还是可以有更多的挖掘,比如刚才有一幅新机场题材是我忍痛割爱的,题材很好,这种事件性的题材不是随便有的,但是角度没有把握对,还有港珠澳大桥的也有几幅也不理想。这些题材没有好好地把握,作为摄影人是愧对时代的。
彭振戈(安哥,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新闻纪实摄影委员会顾问):这次作品还是比我想象的丰富,有很多反映老百姓生活的作品,角度都很新鲜很好。但我感觉能用摄影语言表达得很好的题材,还是稍微欠缺。摄影语言以前都被归在艺术那一类,但纪录摄影也不是随便抓拍就可以,它更需要用精湛的摄影语言去表达,在这方面,从成熟度来说,还是欠缺。表达清楚,你讲的故事就吸引人,千万不能说纪录摄影只要记录就行,完全不考虑现场光线的运用、画面结构、人物关系……既然是摄影,摄影语言要成熟,这是必须的,我觉得要把这个观念好好地转变过来。
叶健强 (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作为一个全省性的综合摄影展,从一万多件作品里筛选出今天复评的作品,可以说,这是我们广东摄影人辛勤创作的结晶。我还是希望我们影友的创作要紧跟时代,把对我们身处这个时代心中的激情、对生活的热情、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表达出来,在平凡中发掘典型的瞬间方面要多下功夫。其实,很多摄影人在摄影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在精神层面,还是需要多深挖,思考要更深入一些。